开头为啥干这事
昨天闲着没事儿刷朋友圈,看见几个朋友在聊特技越野赛的事儿,一个新手哥们儿说他头回参加就摔了个狗啃泥,另一个老手姐们儿倒是挺嗨皮地炫耀自己破了纪录。我一琢磨,这越野赛咋就没个明确难度分级?新手懵圈、老手也找不到刺激,这不白忙活嘛于是我一拍大腿,决定亲自搞点实践,总结出个接地气的分级系统来。
动手研究阶段
我先上网搜了一圈信息,乱七八糟的资料看得我头昏眼花。没辙,我只能靠最笨的法子——跑去本地的几个越野俱乐部转悠。我挨个儿跟教练和选手们胡侃瞎聊,一边喝咖啡一边问:“哥们儿,你觉得啥样的赛道算难的?”结果发现每个人标准都不一样。有个新手小伙儿抱怨说沙地坡道贼难爬,老手大叔却一脸不屑:“那算个陡坡加乱石堆才够劲儿。”我就拿着小本本猛记,关键词儿都圈起来,心里头盘算着得实地测试一遍才能靠谱。
- 记下了新手常栽跟头的地形:沙地、小水坑这些。
- 老手们爱吹牛的点:陡坡、泥泞大坑啥的。
- 还加了点个人看法:天气热时赛道更折磨人。
实地折腾过程
第二天一早,我就穿上破旧的越野鞋直奔郊外场地。先挑了个简单的路线练手,那是一条沙地小坡,我吭哧吭哧爬上去还摔了两次屁股墩儿。接着换成中等难度的,加了点水和草根,这回稍好点,但脚底打滑还是让我喘大气儿。挑战老手级别的路线:那是一个50度陡坡,上面还堆满了乱石和大泥坑。我使劲往上冲,结果半路卡住动弹不得,只好滚下来弄了一身泥巴汤。折腾了三小时,腰酸背痛地躺草地上直翻白眼——这活儿比工地搬砖还累人。
分级总结出来
回家冲了个澡,我拿起小本本儿整理记录。根据实践结果,我琢磨出个简单实用的分级法儿:新手就三级,中等加俩,老手搞最狠的。具体分法看路面和障碍高低,新手用平坦的土路带小坡就够练胆儿了;老手?那种陡坡乱石加大泥坑的组合才过瘾。整个过程,我愣是熬夜画了个草图,连老婆都嫌弃我乱糟糟的,说我净瞎折腾。但这分级搞出来后,我自己都觉得贼有用:新手能找到起步路,老手也能瞄准挑战赛去拼,再也不怕选错场地白忙活了。
我今天就把这分级分享到群里,一堆人点赞说好使。下回再试试别的新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