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你们唠唠我玩《地产大亨7》血泪史,特别是咋规划城市才能把钱赚麻了。刚开始玩那会儿,真是两眼一抹黑,瞎折腾。
一上来就摔个大跟头
我头铁,上来就直奔市中心黄金地段,不管三七二十一咔咔盖了片高级公寓楼。心里美滋滋想着,高端!租金高!结果?楼是盖起来了,住进去的全是穿金戴银的大老板。
然后问题就来了:这帮人张口闭口就要高端消费、要医院、要学校、要公园,配套设施简直是个无底洞!我吭哧吭哧建了个豪华商场,建了个三甲医院,再弄个贵族学校,好嘛钱包直接瘪了,现金哗哗往外流,租金收回那点钱塞牙缝都不够,差点开局就破产滚蛋。
吃瘪后开始找路子
亏吃大了,老实了。静下心来研究这游戏到底咋玩。死盯着钱袋子(现金流)和人口趋势看,慢慢琢磨出点门道:
1. 开局别装大尾巴狼,猥琐发育是真谛
真别再学我一上来搞豪华住宅区。我学乖了,开局就绕着地图边边角角找便宜地皮,专门建那种小破平房或者最便宜的筒子楼。配套设施?路边摊级别的便利店对付对付,小诊所对付对付,有个公交站都算对得起他们了!成本压得死死的。这批人要求低,租金不高,但胜在数量多、稳定、建得飞快,很快就有稳定的流水进账,这才算站稳脚跟。
2. 配套不是做慈善,抠门才是硬道理
建啥配套设施、啥时候建,全看人口需求条的脸色!别瞎建!也别追求高端!刚开始那些低收入人群,弄个初级诊所、弄个小超市、拉根公交线,需求条绿油油就行了。多建?建高级?纯属钱多烧的! 得等这批人住踏实了,钱包鼓了点,人口需求条顶着“红脸”要医院要商场了,你再抠抠搜搜地建个刚好够用的初级设施。比如商场,建个小的卖生活必需品的,租金收益立马就涨一截。前期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控制成本就是生命线。
3. 区域规划要拉片儿,别跟打补丁似的
乱盖一气绝对是灾难。后来我学精了,打开区域规划图,把城市分成几大块:这块专门搞便宜居民区(睡城),旁边配套建设最基础的便利设施;城市外围找个荒凉地方,规划一大片纯工业区,招工厂;然后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中间找块好点的地方,集中建办公楼(商业区),能产生大量白领工作。工业区提供了大量低端工作给睡城的居民,办公楼提供中高端工作吸引人口升级。这样交通需求也变得清晰:建条大动脉主路把工业区和居住区商业区串起来,再用公交线填缝,大家上班方便了,交通拥堵也少了,省心。
4. 升级住宅?看时机!别硬拔
眼馋高级住宅的高租金?关键是有没有人住得起!靠那批住在小破房里的打工仔能升级住豪宅?做梦!我这片睡城里的人,得靠我建办公楼提供白领工作、金领工作。等我这片商业区办公楼扎堆了,高薪岗位多了,这帮老居民收入自然涨,房子自己就升级成中端公寓了。这时,我才会在合适的地皮(比如商业区边上),稍微试点盖点高级公寓楼,目标是商业区的金领。强行在低收入区搞高级住宅?结局跟我第一次一样,空置率高得吓人,赔得底儿掉。
5. 赚钱大头在哪儿?写字楼才是亲儿子!
玩了几个回合才发现一个残酷现实:住宅楼是基础,但写字楼才是真·赚钱机器!你前期吭哧吭哧拉来一大群人口,特别是有了高教育背景的居民后,商业区的写字楼租金那叫一个高!想想看,一个200平的高端公寓月租收20万,一个100平的顶级写字楼月租能收50万!建高级办公楼需要好的环境(离工厂远)、便利的交通和高素质人口(高教育指标),前期铺垫好了,后期在优质地段(比如靠近核心商业区或者规划的新CBD)猛盖写字楼,现金流唰唰地涨,比收租金快多了。
算账
摸着石头过河总结下来这五条,核心就一点:前期要抠,中期要稳,后期要敢。先用最便宜的房子和最低成本的配套圈住人稳住现金流;然后分区规划让城市运转起来,看需求慢慢升级设施;等有足够多的高教育人口和高薪岗位了,再在黄金地段盖高级办公楼搞钱。上来就想靠豪宅赚钱?老弟(妹),听哥一句劝,不按这个步骤来,准备钱花光睡天桥底下!现在我这城市钱多得花不完,那感觉,啧,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