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医院产检时医生提醒我该开始记录胎动了,整个人懵得不行。这玩意儿怎么记?回家翻半天小红书全是专业术语,看得脑壳疼。一赌气自己研究出个土办法,今天给姐妹们分享我的野生记录法。
第一步:搞清啥叫胎动
刚开始以为要等娃踹得跟打鼓似的才算,结果护士说我傻。早上起床前平躺着,手搭肚皮上感受咕噜咕噜的动静,这就算第一次记录。有天早上等了二十分钟没动静,急得我狂喝冰可乐——别学我!后来发现娃在睡懒觉。
第二步:准备记录工具
在客厅茶几堆了纸笔秒表,结果每次胎动都来不及拿。现在改成手机便签+厨房计时器随身带。有回逛超市突然胎动,直接蹲货架旁按计时器,保安以为我偷东西!
- 核心装备三件套:
- 手机记事本:新建个"崽崽动次打次"文件夹
- 厨房计时器:拼夕夕九块九包邮的
- 老式笔记本:婆婆给的记账本被我征用了
第三步:抓准记录时机
医生说要固定时间,可我家娃偏不按套路来。改成早中晚+睡前四次监测,每次掐表一小时。昨天刚摆好姿势准备记录,娃突然开演唱会似的连踢十几下,手忙脚乱按计时器差点把手机摔了。
第四步:数数有窍门
最初傻乎乎地画正字,结果娃动五次我画三笔。现在学乖了:胎动开始时按表,连续动作算一次,完全停歇再计数。前天娃玩波浪拳,五分钟内咕噜七次,我直接记成"18:03-18:08 浪打浪×7"。
第五步:整理神操作
试过三个App都嫌麻烦,掏出女儿幼儿园的折线图作业本。横轴记日期,纵轴标次数,每天用红蓝笔画柱状图。有次老公瞄到说像股票K线图,可不嘛娃就是我的潜力股。
第六步:养成习惯
定四个手机闹钟,名字设置成"查岗!"、"突击检查!"。上周三打麻将忘记记录,凌晨两点被娃踹醒,摸着滚圆的肚皮摸黑找本子——当妈后连胎动都能成生物钟。
坚持三周画出完整曲线图,昨天产检被医生夸专业。秘诀就六个字:别纠结,动手记!现在翻着画满红蓝道的本子,感觉像在收集娃的童年碎片,等ta长大了一起看这些波浪线,肯定比妈妈日记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