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计划去旅游,结果被朋友疯狂催问“到底该吃啥”,一怒之下决定自己搞个必吃清单。心想这还不简单?结果折腾了整整三天,踩坑无数,差点抱着外卖软件哭出来。
第一步:找“地道”就是个坑
打开手机一堆美食APP,排名靠前的全是网红连锁店。点评写的花里胡哨,一看人均一百五?扭头就搜本地社区和旅游论坛,结果更懵了——有人说XX巷子必去,立马有人回“骗游客的”。
急眼了,翻出五年前加的驴友群狂轰滥炸:“真·路边摊在哪儿?!”
第二步:直接杀到当地问活人
硬着头皮周末飞成都,落地直奔居民区菜市场。看见一个蹲塑料凳上嗦粉的大爷,赶紧凑上去递根烟:“叔,您觉得这附近哪家最巴适?”大爷筷子一指:“巷子尽头那家肥肠粉,开了三十年,我早饭都嗦它。”
实战成果:
- 肥肠粉+锅盔=20块,粉滑肠糯,汤头鲜得跺脚。
- 店里没菜单,老板直接问“要几两粉”,墙上油渍都包浆了。
第三步:被“必尝小吃”坑到胃疼
转战北京,冲着豆汁自信满满点一碗。第一口差点喷对面大爷脸上——酸馊味直冲天灵盖!大爷乐了:“外地娃?配焦圈咸菜丝儿!”照着试了试,居然……还能咽下去!
后来又试了某攻略强推的“百年炸酱面”,服务员冷脸端上来一碗坨成团的面,酱咸得齁嗓子。当场悟了:推荐里没写“态度差+量少”,算诈骗!
第四步:本地人指路才是金标准
去厦门学乖了,民宿老板娘聊嗨了塞我张手写纸:“游客排队买的麻糍甜掉牙,你去八市后面那个推车婆婆买,花生粉自己磨的!”找到后发现婆婆连招牌都没有,麻糍软糯不粘牙,三块钱一个揣着边走边吃。
- 土笋冻直接在海鲜市场角落买,摊主现场从盆里夹出来淋酱,冰凉爽脆。
- 沙茶面找居民楼下的破旧小店,汤底浓郁到能挂勺。
吐血
搞完清单直接虚脱,但关键就三条:
- 别信APP首页!绕到菜市场、学校后门找塑料凳战队
- “必尝”可能难吃到骂街,先问本地人怎么吃
- 老板脾气越差,店越破旧,越值得试试(豆汁大爷除外)
现在朋友再问去哪吃,直接甩句:“看见哪种椅子像快散架,就往哪儿坐!” 这清单可真是拿命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