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翻书房犄角旮旯那堆旧书,愣是抖落出一本快散架的《古代战具考》。封面都掉渣了,随手那么一翻,里面画的玩意儿贼有意思,有石头削尖的长矛,还有木头加几块破铜烂铁就敢叫战车。
一、蹲博物馆差点把腿蹲麻
这本书勾得我心痒痒,决定整明白这些家伙事儿是咋一步步变花样的。头一站就奔省博了。大清早蹲在冷兵器展柜前头,鼻子都快贴上玻璃了。那些春秋战国的青铜剑,看着挺威风,我隔着玻璃比划了两下,心里琢磨:这玩意儿砍几下不得卷刃?跟后来博物馆尽头那排锃亮的唐横刀一比,简直像小孩玩具。

光看不行,我掏出手机咔咔一通拍,回家对着电脑搜刮资料。这才知道古人捣鼓武器路子有多野。先是傻大粗笨的石斧木棒,纯粹靠膀子力气抡;后来学会用铜,造点矛戈,但脆得很;到铁器时代才算真正硬气起来,刀剑铠甲能扛能打。这第一步的演变,我光是列时间线就写满三大页纸。
二、自家后院差点点着了
书里提了一嘴火药配方,写得神神秘秘的。我这好奇心彻底压不住了,琢磨着得亲手试试。严格按照网上找的老方子,硝石、硫磺、木炭粉按比例搓。那硫磺味儿呛得我直咳嗽,在自家后院小石臼里捣鼓得满头汗。我媳妇儿扒着厨房窗户喊:“你作死!别把后院点了!”

胆战心惊混好了,捻了根长香,胳膊伸得老远点引线。嗤——!一小股黄烟猛地窜起来,动静不大,但那味儿直冲脑门,石头地面都熏黑了一块儿。我算是亲身体会了一把,就这原始玩意儿,怪不得后来能炸开城墙。
三、图书馆里挖到宝
火药有了,后来咋就变成枪炮了?这事儿我在省图书馆泡了整整两天。军事专区书架太高,得踩着梯子够。翻到一本发黄的手抄本影印件,里面画着个“突火枪”,竹子筒塞火药和碎瓷片!接着演变出铁管子前装的“火铳”,填药慢得要命。直到我看到燧发枪的原理图才恍然大悟:原来解决雨天打不着火的法子,是拿块石头打火花!

- 工业革命真是开挂: 车床一转,枪管造得又快又滑溜,来复线一拉,子弹能旋着飞,打得贼远贼准。
- 打仗彻底变样了: 以前几万人面对面互砍,排好阵型举着长矛对捅;后来隔着几百米放黑枪;再到后来大炮一响,几公里外都给你扬了。
四、被纪录片震得说不出话
翻着翻着,一本讲一战的厚书里掉出张老照片。黑白的,一片烂泥地里,横七竖八倒着好些人,铁丝网都绞成麻花了。配文说这是索姆河战役一天里的伤亡。这数字看得我心头一哆嗦,机枪马克沁就位了,可战术还停留在排队枪毙的年代?纯粹是人命填坑!
晚上窝沙发里补纪录片,《天启》讲二战的。屏幕上嗖嗖飞过去的战斗机、铺天盖地的轰炸机群、巨大的坦克碾过残骸……那两朵蘑菇云腾空而起,屋子一片死寂,就剩纪录片的背景音嗡嗡响。我捧着茶杯愣了半天,才发觉水都凉透了。
合上电脑,心里头沉甸甸的。从捡石头砸人,到动动手指就能毁天灭地,这路子走得又快又邪乎。费劲琢磨着怎么更高效地干掉同类,技术的飞跃底下,埋的到底是个啥?这一圈折腾下来,算是把这千年的血腥进化史捋了个大概。天都擦黑了,倒掉凉茶,换了杯热的,还是热乎乎的东西捧着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