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寻思着,田野考古那东西多高大上,能挖出古文物,多刺激。可自己是个小白,啥都不会。网上刷到有人吹牛逼说七天就能学会识别文物基本功,我心动了,这不试试还真不放心。直接开干。
第一步:先准备工具
头一天,我就开始翻箱倒柜。跑淘宝搜罗工具,结果发现搞田野考古没专业装备,基本是瞎折腾。弄个小铲子?家里只有菜园的旧铁锹,凑合用。再找个放大镜?翻箱倒柜找到个小学生玩具的,凑合呗。备点小袋子、记号笔,方便装捡到的东西。工具没备全,心里直嘀咕:这活儿能成吗?
第二天:蹲家啃书和视频
第二天啥事不干,先补知识。打开电脑狂刷纪录片,什么《国家宝藏》《考古中国》,硬着头皮看。一边看我一边抄笔记,记点基本知识点:比如陶片和石头怎么分?土坑结构啥样子?记了半天脑子晕乎乎的,纸上全是草稿,跟涂鸦似的。看得急了,还找网友发的图文教程跟着走,乱七八糟啥都有。
第三天:家门口瞎挖
第三天憋不住了,扛着铁锹去后院。照着视频教的那样挖小探方,结果土硬得跟石头一样,挖半小时就腰酸背疼。铲子一翻,挖出一堆破瓦片,我以为发现宝了。激动地拿放大镜瞅半天,结论是邻居上次修院子扔的烂砖头。还挖到条蚯蚓,吓得我扔铲子就跑。

第四天:找同行陪练
第四天有点泄气,心想单干不行。拉上个爱户外的小伙伴,俩人跑去郊外空地瞎转悠。照着网上教的识别土层法,一路扒拉泥巴。看见点彩色石子就喊“文物”,小伙伴笑岔气:这不就是玻璃渣嘛折腾一整天,屁都没识别出来,身上沾满泥,衣服脏得不能看。
第五天:翻专家教程
第五天感觉路子歪了,重回电脑前。找了些考古爱好者群的分享帖,跟着写实践笔记。重点学怎么观察东西的纹路和颜色:比如陶片有灰褐色的旧痕迹,新石头就亮闪闪。记完就对着后院捡的破玩意儿比划,勉强分得出几个小碎陶。
第六天:模仿现场记录
第六天继续实战型操作。模仿专业考古队,在地图上标点、拍照记录。先画个草图,再把后院当假考古点,拍张照记笔记:“第1号坑,深10厘米,发现疑似陶片”。结果写写画画搞了一上午,笔记乱成一团,手机差点摔泥里。
第七天:总结成果
第七天来个大回顾。掏出一周攒的东西:一把碎石头、几个破陶片、一堆笔记。挨个检查了一遍,惊喜来了!居然识破几个东西:一块深色石片被我误当宝贝,原来是烂砖头;一个小破碗碎边,放大镜下真有刻纹,估摸着是陶器残片。整体来说,识别文物基本功长进点皮毛——至少能忽悠分石头和陶了,不是一窍不通。
搞完这七天,真累够呛!过程乱七八糟的,工具不专业、知识也没吃透。要说掌握基本功?纯属糊弄人呗。但有个好处:亲身体验了田野考古那种又脏又苦的劲儿,算开眼界了。劝想试的朋友:别学我瞎搞,找个老师带带准省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