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水果店闹了个大笑话,事情是这样开始的:老婆让我带个菠萝回来做菠萝炒饭,结果我拎着俩凤梨回家了。她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说:“这凤梨这么贵,你是不是被老板忽悠了?”我当场就懵了——凤梨不就是菠萝吗?!
刨根问底的较真劲儿上来了
第二天直接跑去农贸市场,逮着相熟的水果摊老张问:“您跟我凤梨和菠萝到底是不是同个东西?”老张嘿嘿一笑说:“是也不是,你等着!”转身就从仓库拖出两个泡沫箱。
左边箱子贴着“海南金钻凤梨”,右边是“徐闻菠萝”,各开了一个给我看实物。老张拿刀现场教学:咔嚓几下把凤梨头切了,黄澄澄的果肉直接露出来,都不用挖眼;转头处理菠萝时,只见他拿着特制挖刀,沿着那些黑褐色的“眼”噗嗤噗嗤剜了半天,削好的果肉上全是坑坑洼洼的小洞。
自己动手对比试吃
回家把两种都切块装盘:凤梨切片就能啃,咬下去满嘴汁水,甜得齁嗓子;菠萝泡了盐水还扎嘴,舌头麻麻的。更绝的是观察叶子——凤梨叶子边缘光滑得像打了蜡,菠萝叶子边缘密密麻麻全是小锯齿,摸一下居然能划手!

接着解剖果肉结构:切块时发现菠萝果芯硬得能当凶器,必须削掉;凤梨芯却嫩得能直接嚼。把切剩的菠萝头泡水里,不到三天根须就发黑腐烂,凤梨头泡七天还精神抖擞地抽新叶。
水果店老板的暴利密码
晚上跟做水果批发的表弟喝酒,他掰着指头给我算账:菠萝进价三块一斤,削皮挖眼损耗近半;凤梨进价八块,削掉薄薄一层皮就能卖二十多。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相册:上个月某网红超市把普通菠萝削块装盒,标签改成“台湾手撕凤梨”,价格直接翻三倍!
实战选购指南
现在我去水果店都这么挑:
- 看叶子:锯齿叶的直接pass,要选边缘光滑的宽叶片
- 摸果皮:表面“眼”越平越鼓包凹陷的肯定扎嘴
- 拎重量:同样大小选更沉的,水分绝对足
上周六买凤梨时老板还嘴硬:“这就是台湾凤梨!”我直接掀开叶子怼他:“您这叶子锯齿都扎手了,海南货装啥进口?”老板顿时尴尬得直挠头。
提醒姐妹们:遇到水果切块摊要留神!亲眼看见摊主把菠萝心削下来混进“凤梨果切”里,那硬度硌得我后槽牙疼了半宿。下次老板再忽悠你“凤梨是高档菠萝”,直接翻个白眼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