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买菜突然想明白个事儿
昨儿下午去菜场,扫码付钱的时候手机突然震得跟抽风似的。好家伙,微信一下子蹦出来十几个“在吗”,全是工作群那帮小年轻发的。当时我就琢磨开了:现在人打招呼都这么费劲了?非得整个“在吗”当开场白?
回家路上越想越不对劲。前些天去超市买酱油,促销柜台俩小姑娘正吐槽:“现在发消息说正事儿都没人回,非得先问句‘在吗’才有安全感”。这话可把我点醒了——这玩意儿哪是问候语,分明是探雷针!
掏出手机搞实战
吃完晚饭我直接开整:
- 打开微信工作群,特意挑了晚上十点半发:“在吗?明天提前半小时开会”
- 盯着消息列表等等,五分钟过去连个泡都没冒
- 换个方式重发:“明早八点半紧急会议,收到回复1”
你猜怎么着?消息刚发出去三秒,刷屏的“1”就跟炸了锅似的往上蹦!当时给我气得,差点把手机扔鱼缸里。

抖音监控验证法
第二天上班我留了个心眼,把部门小王的抖音监控界面投到会议室大屏上(这小子天天上班摸鱼刷视频)。下午三点整,看他手指头在屏幕上划拉半天,啪地戳开同事对话框,打了“在吗”就锁屏。过两分钟手机亮起来,对面回个问号,他才慢悠悠开始打字说正事儿。
我直接冲过去拍他肩膀:“你搁这儿玩谍战?” 小王吓得一哆嗦:“老大你不懂!现在直接说事显得特没礼貌,先扔个‘在吗’等于敲门......”
血泪教训太扎心
去年我发小他爸住院,半夜给我甩了句“在吗”。当时忙着赶项目报告,想着明早再回。结果凌晨三点接到电话,老头进ICU了!我火急火燎冲到医院,他红着眼睛吼:“给你发‘在吗’就是要命的事儿!”
后来才整明白,现在人早把“在吗”自动分级了:
- 普通朋友发“在吗”=八成要借钱
- 老板发“在吗”=准备加班您嘞
- 爹妈发“在吗”=不是相亲就是送药
最绝的是上周相亲,姑娘开场就是“在吗”,我手比脑子快直接回了句“不在”。得,又黄一个!这破梗害人不浅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