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在网上看到大家在聊而立之年,说多大才算标准?我心想这什么鬼,自己都快忘了。正好昨天刷手机看到一个视频聊这个,弹幕刷得飞起,搞得我也开始琢磨这事儿。
查资料差点儿查懵了
起头儿,我先在搜索引擎里输“而立之年多大”,结果出来一堆说法。有的说28,有的硬掰到35,还有的说四十都行。我挠着头皮嘀咕,这标准太乱了,不就古人一句话么?于是翻进论语原文里瞅,看到“三十而立”,白纸黑字写在那儿。可光记个数字太死板了,我寻思得整点实用的招儿,方便大伙儿轻松记住。

接着试试手写个笔记。我抓了张纸,刷刷画了个时间轴:20岁时还在上学打混,25岁开始找工作,30岁就该稳当点儿了。结果写着写着跑偏了,想起了自己28那年失业的经历。那会儿瞎投简历,天天吃泡面,弄得焦头烂额。这下搞得更晕乎,连数字都记串了。
搞了个土法子联想法
琢磨着换个法子记,联想起日常活儿。我常去菜市场买菜,摊位号老记不清,就用谐音招儿。“而立”听着像“三而立”,三字正好三十,简单顺口。接着在手机上建个备忘录,敲进“三而立——三十标准”,贴到主屏提醒。可试了几回还是忘光光,有次刷抖音刷嗨了,差点儿把数字记成40。

突然想到自己快30岁那会儿,老婆生了娃,奶粉钱紧巴巴的。我被迫天天跑外卖,顶着大太阳送餐,累得跟狗似的。就那段日子刻在脑子里,立马记起“30岁”这关键点。这下灵光了,把个人糗事硬塞进记忆口诀:像“送外卖三圈,正好三十站”,一联想就跳出来。
- 第一步:记“三而立”谐音,保证不跑偏数字。
- 第二步:加上个人糗事画面,比如我失业送外卖时多狼狈。
- 第三步:天天刷牙或洗脸时嘀咕两遍,巩固成习惯。
最终整得明明白白
坚持小半个月,现在随口就能吐出“30岁标准”,还带讲解自个儿经历。前几天亲戚家小年轻问起,我哗说了一遍,乐得他直拍腿。关键在联想加日常固化,数字和故事一挂钩,大脑跟按了开关似的,不费劲儿就记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