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夏天,我突然接到个电话,说有个中美合拍西游记的项目要我参与。这事儿来得贼突然,我本来就是个纪录片博主,平时拍拍生活日常,这下搞得我心跳加速。二话不说,我就接受了邀请,想着这可是个大机会,必须全程跟拍记录。
一开始的准备阶段
开始前,我跟美国团队视频开会。老外们问:“孙悟空该用洋人演还是华人演?”讨论半天,双方拍板决定用华人主演,但加入几个老外配角来搞笑。接着我们开始改剧本:

- 把原著里的一些妖怪改成现代梗,比如白骨精变成个爱网购的自拍狂。
- 唐僧的唠叨得加点美国笑话,比方说让他吐槽机场安检。
那会儿我们天天蹲在办公室,拿打印好的稿子来回磨。老美嫌中国文化太深奥,我耐心解释:“你们得理解,这就是个冒险故事,别想复杂了。”后来总算搞定了剧本初稿。
拍戏现场的那些事儿
正式开拍在横店那边搭景。刚到现场就出岔子:美国人带的设备用不了中国电压,整个剧组断电半天。我们急得团团转,找来几个本地电工,现场拆改装了变压器才解决。

演员这块儿更折腾。孙悟空吊威亚时,动作指导是美国人,手把手教华人演员做动作。结果一次练飞,绳子松了点儿,演员摔了个大屁墩儿。大家笑趴了,但安全组长直接骂街:“你们这搞啥?快上保险钩!”后来加了更多保护垫,天天检查好几遍。
拍水帘洞那段花絮贼好笑:我们找了个真瀑布,但老美团队忘带防水镜头,溅得我摄像机湿漉漉。大伙儿拿塑料袋裹着拍,画面扭曲像鬼片。制片人急得跳脚:“这不成,重拍重拍!”折腾了一天,挪到室内搭假景,省时省力。
后期制作大乱斗
拍完了送后期,问题更多。剪辑师是个中国人,剪动作场面飞快,但老美那边抗议:“太快了!美国观众看不懂慢点搞。”双方又吵起来。我在中间调节,建议加慢镜头特效。最终我们用了混合风格:打斗场景提速,对话段落放慢,背景音乐也掺了中文民谣和英文摇滚。
配音阶段更头疼:华人演员英语口音被嫌弃,美国音效师自己试读却跑调儿。我们临时找了个双语主持人来录旁白,声音总算顺耳了。整个后期花了俩月,我天天窝在棚里监控,累得像条狗。
收尾和那些小花絮
杀青后大伙儿吃庆功宴。美国导演喝高了,拉着我跳广场舞,嘴里喊着“Chinese功夫!”全组人笑疯了,拍了一堆表情包。成品出来后,反响不错,但票房没爆款——文化混搭有点生硬,评论说像“披萨卷大葱”。
这趟经历让我学到:合拍片不是简单拼凑,得耐心磨细节。后来我写实践记录时,顺手加了点幕后搞笑片段分享出去,粉丝们看得乐呵。电影是搞定了,但过程贼曲折,能亲身参与挺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