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挺突然的,家里长辈走得急,我和媳妇儿一下子懵了。以前总觉得死亡离得远,真轮到自己张罗这事儿,站在殡仪馆里脑子嗡嗡的,人家问:选好地方安葬没?我俩大眼瞪小眼,啥叫选地方?不就是个墓吗?结果工作人员拿出好几本册子,花花绿绿的墓地照片铺开一大桌,山头、朝向、园区名字看得我眼花缭乱。
第一步:跟着中介满山跑
回家第二天,我手机就被打爆了,十几个墓地销售轮着给我打电话,那热情劲儿跟卖房似的。我寻思着,纸上谈兵不行,得实地看看。挑了三个离家不算太远的公墓,约了时间,开着我那辆小破车就上山了。

第一个地方在山坳里,路不好走,车底盘哐哐刮了几下,心疼死我了。销售领着我们在小石子路上走,一边走一边说“这边风水聚财”。我心想人都没了还聚啥财?蹲下来扒拉开草丛看,土壤是湿漉漉的黄泥,旁边墓碑看着刚立没多久,好几处石材接缝都渗水发黑了。我跟媳妇儿悄悄对了个眼色,这环境不行。
第二步:跟价格斗智斗勇
第二个地方倒是气派,大门修得跟公园似的,进去还得坐电瓶车。穿着西装套裙的销售指着远处的“精品区”,说那个视野开阔,背山面水,就是价格直接给我整懵了——巴掌大一块地,贵过我老家一套小公寓首付!销售还在那儿掰扯什么“福位”,说现在买有特惠分期。我媳妇儿拽着我袖子小声说:“妈生前最恨背债,这钱够她骂咱俩十年。”得,赶紧撤。

中午在山下小饭馆扒拉两口面,我摊开本子开始算账。墓地本身价格、管理费、刻字费、安葬服务费…杂七杂八列了十几项,有些公墓把管理费藏在犄角旮旯的小字里,二十年一收就是好几万。我拿红笔划掉所有超过预算的,又划掉那些把费用说得不清不楚的。
第三步:拉上全家吵了一架
晚上把老妈留下的姐弟几个叫到家里商量。我刚掏出剩下两家墓地的宣传页,二姨就炸了:“东郊那个肯定不行!前年埋你王叔那儿,清明去扫墓堵车堵半天,烧个纸都得排队!”老舅更绝,翻出手机里一张土坡照片嚷嚷:“老家后山多埋祖坟边上还不用花钱!”我头都大了,老人葬在几百公里外的山里,来回一趟油费过路费比管理费还高。
吵到晚上十点多才统一意见:要离家近的方便扫墓、要明码实价不搞分期的、周围环境干净省心就行。 我媳妇儿在旁边幽幽补了句:“最好选个树多的,妈喜欢荫凉。”
总结三点血的教训
折腾了大半个月终于落了定,踩了无数坑后,我算是彻底明白了:
- 别偷懒,脚底板说了算! 册子拍得再漂亮,不如自己去看一脚泥,摸摸墓碑的材质,看看排水沟是不是真的存在。我后来挑中的地方,就是发现他们连墙角缝的水泥都抹得特别齐整。
- 钱算三遍,合同抠字眼! 别信销售嘴巴说的“全包”,我遇到个套餐写着“永续管理”,仔细一问“永续”指的是基座水泥20年不裂,草坪管理照样年年收费。签合同那晚,我打着手机电筒把每页边角缝的字都看了一遍。
- 活人的意见比风水书管用! 什么龙脉朝向都是虚的。我放弃了个“风水宝地”就因为路口太窄,清明节掉个头怕是要跟人干架。现在选的位置在山坡背阴面,树多安静,全家都觉得老太太能睡个安稳觉。
昨天刚陪着送骨灰盒进墓穴,看着青石板严丝合缝盖下去,我靠在旁边松树上点了根烟。这事说到底,选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摸着心口,敢拍着墓碑说:“妈/爸,这地方是我们几个商量好了、踏踏实实给您挑的,您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