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买菜时候瞧见菜市场有卖香椿的,突然想起来老人常说的"雨前椿芽嫩如丝"。正好谷雨还没到,赶紧掏出手机查了查天气预报,发现下周就要下雨。我一拍大腿:这不就赶上一波嫩椿芽了吗?
说干就干
翻出抽屉里攒的香椿产地资料,去年踩过坑的山东卖家直接划掉。第一站直奔早市,专门找那些带泥巴的本地香椿。揪了片叶子搓了搓,香味确实窜鼻子,就是杆子摸着有点老。老板娘看我挑得仔细,撇撇嘴说:"今天新到的汉中货要不要?"

回家立马支棱起电磁炉,用同样的法子烫了三批香椿:
- 本地菜场买的紫油椿,烫完梗子发硬
- 汉中空运来的紫椿,杆子嫩得一掐就断
- 去年网购的山东绿椿,泡完水垮垮的像烂菜叶
踩坑踩出经验
第三天开车跑郊区种植园,发现个鬼把戏:有些商贩把普通香椿种大棚里冒充雨前椿!叶子倒是嫩,闻着却像青草似的。园长看我举着相机拍来拍去,悄悄塞来个小塑料袋:"尝尝我们准备出口的,这才是正经雨前芽。"

回家用秤杆比划了下:
- 大棚货120克就满满一盆
- 野生的80克就把碗堆尖了
敢情野生的瓷实程度能顶大棚货两倍。
吐血整理推荐单
跑了半个月总结出硬道理:
- 汉中紫椿:香味浓得熏眼睛,凉拌吃绝了
- 滇西红油椿:网上买记得看物流,收到蔫了的直接退
- 大巴山野椿:贵是真贵,但烫三秒就能卷饼吃
昨天又去菜场溜达,看见新到的云南货标着"有机香椿",捏着梗子硬得能当牙签使。现在这些商贩,谷雨都过了还敢挂着雨前椿的名头骗钱,要不是我亲自踩过坑,差点又被宰三十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