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给课堂加音乐这事儿。
发现问题
前两天上课讲到唐朝文化交流,底下学生眼神飘得跟放风筝似的。我自己都讲得口干舌燥,寻思着得找点有意思的料。突然想起前几天刷短视频听人唱《胡姬琵琶行》,那调调贼有西域味儿。

找歌之路
立马打开手机开搜,结果跳出来一堆翻唱版本。挨个点开听,有的跑调跑得能上高速,有的伴奏震得耳朵嗡嗡响。划拉了半小时,终于淘到个干净的吉他弹唱版。关键这歌词简直绝了——"葡萄美酒夜光杯""胡姬压酒劝客尝",活脱脱从课本里蹦出来的场景。
课堂实战
第二天讲丝绸之路,讲到粟特商人那段,直接手机连蓝牙音箱。前奏刚出来,后排打瞌睡的小胖墩"噌"就坐直了。播到"金樽对绮筵"那句,特意暂停问学生:"这场景像不像你们周末聚餐喝奶茶?"全班哄笑的时候,趁热打铁放出长安城胡商酒肆的老照片。

- 小插曲:播完歌让小组讨论,结果第三组学生跟着调子改编成rap,押韵押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 意外收获:下课居然有学生来问网易云能不能搜到这首歌
后续整理
翻箱倒柜把压箱底的素材都扒拉出来。比如讲宋代市民生活用《清明上河图》歌词对照张择端画作,讲近代史配上《送别》的学堂乐歌版本。现在备课本一页专门贴着音乐清单:
- 防坑提示:有些歌前奏太长得手动快进
- 血泪教训:千万别放《黄河大合唱》当背景音,学生容易激动得拍桌子
对,昨天隔壁班老师偷摸问我:"听说你们班上课开演唱会?"啧,这酸溜溜的语气,果断把《胡姬琵琶行》链接甩了过去——反正不能让我一个人被校领导盯上。
所以说,想让学生不打瞌睡,老师得先学会打碟(开玩笑的)。下次试试把《兰亭序》揉进书法课,效果好再来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