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闲着没事刷朋友圈,看到有人吹百星酒店的粤语服务有多牛,说啥“五星级体验”、“员工说粤语倍儿溜”。我这人好奇心重,平时就爱探探店、拍拍vlog,就琢磨着:这到底靠不靠谱?干脆自己掏腰包去试试。今天就跟你唠唠全过程,从头到尾,不带水分。
决定出发前的小九九
先说说我为啥要去。今年春节后,公司放了几天假,老婆孩子去娘家了,我一个人在家憋得慌。刷手机看到百星酒店的宣传,主打“粤语友好服务”,还搞啥“双人套餐半价”。我一拍大腿,订!就冲这粤语服务去的——我这北方人,平时爱听粤语歌、看港片,但去广州出差时老卡壳,憋屈得很。要是酒店能用粤语搞定所有事,那可省心了。
立马打开APP查,定位在市中心,评分4.8,一堆好评全是夸“粤语流利”。我下手快,订了周三晚上的大床房,打包价888块,带自助晚餐。确认邮件秒到,写的“欢迎莅临体验粤语专属服务”,还挺像样儿。
到店那天的真实遭遇
周三下午,我打车过去,刚到门口就傻眼了。两个穿制服的门童站那儿,我张口用粤语问:“唔该,check-in喺边度?”(意思是“不好意思,登记在哪儿?”)人家一脸懵,愣了几秒,回了我一句普通话:“您前台直走右边。” 我心里咯噔一下:开头就不对劲。

拖着箱子去前台,排了十分钟队。轮到我了,我用粤语说:“我想办理入住。”(发音是“ngo soeng ban lei jap zau”)。前台妹子眼神飘忽,吞吞吐吐回普通话:“先生,请出示身份证。” 我坚持又试了次:“可唔可以用粤语帮我?”(能帮我用粤语吗?)。她赶紧摇头,“对不起,我们这层只配了一个会粤语的同事,他去吃饭了。” 得,白瞎了。
进房后放好东西,晚上七点下楼吃自助餐。餐厅人挤人,我找个空位坐下,想点饮料。看服务员胸牌上写“广东人”,我上前用粤语点:“一杯冻柠茶,多谢。”(一杯柠檬茶,谢谢)。他皱眉头,“什么茶?您说慢点。” 我用普通话重复一遍,他才“”了一声跑开。菜档那边更惨,我试了用粤语要海鲜,大妈直接喊:“听不懂!去那边拿!” 全程靠比划,感觉像演戏。
最气人的是夜里十一点,空调突然坏了,热得我冒汗。打电话给客服,用粤语讲:“冷气坏咗,帮手整下。”(空调坏了,帮忙修下)。电话那头小哥结巴半天,“您……您说普通话行吗?” 我火大,切普通话投诉。等个维修工半小时,来了个外地口音的小伙,扛工具捣鼓半天,用普通话道歉:“不好意思,这机器老化,得换房。” 折腾到凌晨一点,换了个小点的房间,粤语服务?屁都没见着。
评价和反思
退房那天,我憋着气去前台结账。撞见那个“会粤语的同事”——他正用粤语跟个香港客人聊得飞起。我凑过去问点事,他转头对我直摆手:“稍等大哥,我先服务这位客人。” 好家伙,选择性服务是?
结完账,我拉经理聊了聊。问他宣传的“粤语专线”是他支吾道:“那是针对VIP客户的。” 我算付了钱就变二等公民了。整体下来,粤语服务纯属摆设:
- 员工会说粤语的不到两成,连基本问题都答不上。
- 态度应付差事,一碰粤语就躲。
- 承诺的“专属”全是噱头,骗外地人订房。
真实评价告诉你:这服务烂到家了!省得你花冤枉钱还闹心。下次要试粤语酒店,我先推荐你去本地大排档算了,至少点菜不装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