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捣鼓这个《三国志5》音乐研究真是累得够呛,本来以为就是查查资料的事,结果硬是扒了三层皮才挖出点门道。
一、开头就卡壳
昨儿半夜翻硬盘,突然听到《三国志5》登录界面的音乐,那二胡声挠得我心痒痒。心想这调调肯定有来头?大清早就把游戏原声全拖进音频软件里,愣是戴着耳机循环了俩钟头。越听越觉得不对劲,日本人做的三国游戏,怎么笛子跟古筝用得比咱央视老版《三国演义》还像那么回事?

二、查资料碰一鼻子灰
翻墙搜“三国志5 作曲访谈”,结果满屏都是攻略帖。好不容易扒到个2001年的日文论坛残页,发现当年玩家也在吵这事儿——有人说音乐采样自中国民乐团演奏,也有人咬定是日本作曲家写的。最绝的是维基百科就两行字:“作曲:XXX”,没了!气得我猛锤键盘,可乐罐都震倒了。
三、转角遇到扫地僧
正憋得满脑门汗,大学群里突然有人@我:“你丫是不是在查光荣老音乐?”原来他舅九十年代在日本给游戏公司做外包,真摸过《三国志5》的录音棚!老头现在退休回福建养老,我赶紧开了三个小时视频,隔着屏幕看他比划:

- 那轨要命的二胡,是东京艺大的学生拿电子合成器拉的,录完还被总监骂“太哀伤”,硬是加了段琵琶声才过关
- 打仗时的鼓点根本就不是鼓,是程序员把服务器机箱风扇声采样变速做的
- 最毁三观的是标题音乐里的笛子,是瑞典籍音效师拿着中国旅游买的劣质笛子现学的,原话是“反正日本人也听不出好坏”
四、吓得我瓜子都掉了
老头说着说着翻出本泛黄的谱子,封面印着“支那旋律参考集”差点把我气笑。翻开里头更绝:用日文片假名标《茉莉花》发音,底下注释写着“江南贵族小调”。等看到他手绘的“三国乐器考据图”——把古筝琴弦数标成13根、唢呐写成“魔鬼喇叭”,我直接瘫在椅子上。合着小时候感动哭的配乐,全是日本人脑补的魔改中国风?
现在电脑里还循环着登录界面BGM,听着那个瑞典人瞎吹的笛子声,手里的泡面突然就不香了。回头想想,当年觉得高大上的“文化融合”,不就是一群老外拿着二手资料胡搞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