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攻略 正文

聪明节为何这样叫?教你了解清明节的别称文化!

咋想起来研究这个的

昨天扫墓完回家,路上听村里老人说“过聪明节喽”,我一脸懵圈,清明节不就叫这名字吗?咋又整出个新词来。一晚上没睡非得弄明白不可。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我就翻柜子里那堆旧书,找出本破旧的《中华节俗文化手册》,啪一摊开,灰尘差点呛死我。

查资料查得头昏眼花

翻开手册,我仔细瞅,书上说“清明”和“聪明”这两词儿谐音,就像“苹果”叫“苹狗”那样好记,所以以前人就管清明节叫“聪明节”。这不就顺口溜嘛我赶紧用粗笔在纸上划拉下来。接着翻翻,又发现一堆别称:踏青节、鬼节、寒食节,就跟买菜讲价似的,花里胡哨的。书里讲,寒食节是古代那种禁火吃冷饭的节,后来和清明一块搭伙过节了。最逗的是古人想法:“春风一吹,脑袋开窍”,盼着清明节让孩子聪明起来,啥事都整明白。

聪明节为何这样叫?教你了解清明节的别称文化!

我坐不住,跑去问隔壁王大爷。他正修水管,哼哧哼哧说:“咱小时候清明不光扫墓,还放风筝、踢蹴鞠,现在年轻人不兴这个啰。”回来路上,我又想到昨天扫墓的场面:

  • 一堆人烧纸祭祖,老祖宗坟头草都绿了;
  • 小屁孩儿追着放风筝,线缠树上拉不下来;
  • 还有几户人家踏青摘柳枝,门楣上挂得乱糟糟。
这不都是书上说的习俗嘛实践起来倒是挺热闹。

整明白了收获满满

折腾到下午,我摸着脑门儿清明节真不是单打独斗的,它吞了寒食节、上巳节那些老习俗,摇身一变搞出个“聪明节”外号,就是为了图个吉利。古人真会玩儿,节气变节日,还能让人心思透亮点。不过今年挺怪,赶闰二月清明(就上月的事儿),村里老人提过啥“百年四次”,我一查还真稀罕——2004、2023、2042、2099才碰一回,下回得等十几年咧。完了,我笔记写满几页纸,心满意足收摊。

聪明节为何这样叫?教你了解清明节的别称文化!

坐门槛上发呆,琢磨这“聪明节”挺有道理:扫墓时想想活着的日子,啥事该办就利索办,别跟晋文公似的稀里糊涂忘了功臣,害得人母子烧成灰。以后每年清明不光磕头烧纸,还得记着让脑袋开开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