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动机
上礼拜刷手机,看到新闻讲有骑手偷偷摸摸给用户换菜赚差价,评论区都炸锅了。说真的,我点外卖这么多年,从来没碰上过这种事,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真是假?真有人这么干?能赚几个钱?好奇心一上来,干脆自己试试水,看看能不能摸清这里头的门道。
开始测试
说干就干。我先打开饿了么,专门挑了一家卖小份菜的店。这家店有个水煮肉片,小份卖18块8,大份卖38块8,差价整整二十块钱,挺明显的。我就点了那个18块8的小份,特意没勾选餐具。心里琢磨着,要是骑手真想动心思,这个差价够吸引人了。
下单后不到三分钟,手机就响了。 是个陌生号码,接起来是骑手的声音,听上去挺急的:“哎哥/姐,实在不好意思!店里头说小份水煮肉片卖光了,刚备好货就被买走了。现在只有大份的了,您看……换成大份的行不行?就稍微补点差价。”
当面交锋
一听这话,我心里有谱了,新闻没瞎说。我假装犹豫了几秒,顺着他的话问:“换大份?那得补多少钱?” 骑手立马接话:“哥/姐,我帮您和店家说说好话,尽量便宜点!您微信补我10块钱就行,这大份的我待会儿跟您餐一块送过去。”

好家伙,小份18.8块,大份38.8,让我补10块,等于我实付28.8块买了份原价38.8的? 听起来我好像占了便宜?但这差价的大头儿,还是进他兜里了。行,我就当看场戏,微信加了他好友,爽快地转了10块钱过去。
揭内幕
大概二十分钟后,骑手提着餐到了小区门口。我拿了外卖,顺口问了一句:“兄弟,你们干这个(换菜)的挺多?” 那骑手看我挺好说话,又刚从他这儿“占了便宜”,估计放松警惕了,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跟我“掏心掏肺”:“嗐!哥/姐,您是明白人。这玩意儿,也得看活儿干得‘漂亮’不!”
- “单打独斗型”: “胆子小的,”他掰着手指数,“就跟我刚才那样,发现便宜的卖完了,或者干脆挑便宜的货少的地方送(碰运气),直接在平台里跟你说没货了,然后私下里微信现金让你补点钱‘升级’,差价就自己赚了。”
- “团伙协作型”: “厉害的也有!”他眼神飘忽了一下,“人家玩‘组合拳’的。跟片区里常驻的某些小饭馆老板早串通好了——甭管你点小份还是中份,反正到店就说你点那个没了,就剩贵的那个!骑手跟店家一唱一和催你换,甚至等你收到了订单都结束了,你点那小份的钱也早自动结给店家了。店家跟骑手私下再按比例去分那多赚的钱。”
我的观察
等骑手走了,我一琢磨这事儿,门道还挺清楚:
1. 选目标: 骑手们最爱挑的就是那些差价大的同类菜品(小份/大份,普通装/精品装),或者干脆找那些便宜套餐里的肉,换成差的。他们甚至会在配送单多的区域活动,专接目标订单。
2. 编理由: 上来就跟你“哭穷”——店家没了、装错了、漏装了、这菜质量不好我帮你换份更好的(鬼才信)。理由五花八门,核心思想就一个:你点的那个不行,换这个贵的更
3. 避平台: 所有交易绝不在APP里走! 必须拉你到微信聊,或者干脆等餐到了直接面对面现金交易。这钱就直接进了个人腰包(或者进团伙口袋),平台压根儿追踪不到。
4. 金额分配: 大部分差价肯定是被动手的骑手拿走了。但如果是上面说的“组合拳”玩法,店主也得切一大块蛋糕。为啥能行得通?因为平台扣点太狠了! 店家卖个小份本来就赚不多,骑手跑一单才几块钱,哪有这私下换一次菜来钱快?
的话
测完这事儿,心里挺不是滋味。平台抽成高是事实,但这不是骑手和店家坑消费者的理由!作为普通用户,真要提个醒:收到东西不对、尤其涉及要你私下补钱的,立刻、马上!打开APP找客服!拍好照留好证据! 别被他们私下里忽悠几句就傻傻掏钱了。那些“小便宜”,坑的绝对是自己的钱包!至于这背后的灰色链条……还得看平台和监管部门怎么把这窟窿给堵严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