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一早,我就琢磨着三月三歌节到底是哪个族搞的事儿,以前总听别人瞎掰,啥说法都有,差点被绕晕。上网一查资料,发现这不光是壮族的招牌,侗族、苗族,还有其他一堆兄弟姐妹都抢着来凑热闹,整个场面活像个大趴体。得,说走就走,我也奔广西去亲身掺和一把。
准备阶段:乱搜资料,定了路线
去年三月三错过了,今年提前半个月,我就开始倒腾攻略。翻朋友圈,刷公众号,结果信息杂得跟菜市场甩卖似的——有人扯壮族歌仙刘三姐,有人吹侗族花炮节,还有人提苗族情歌对唱。靠政府官网和本地博主分享,总算搞明白:三月三歌节最早是壮族起的头,但多民族一家亲,现在早混成一团了。重点是赶歌圩、对歌、踏青,还得带着绣球、花炮这些玩意儿。我就简单收拾双肩包,塞了件厚外套,手机上定了桂林的高铁票,目标直奔秀峰区。

现场体验:挤人堆,吼山歌,玩得冒汗
到桂林那天,会场早炸锅了。满大街穿得花里胡哨的壮族大婶儿、侗族小伙子、还有苗族姑娘,吵吵闹闹排队入场。我跟着人流一窝蜂涌进去,先撞见搭棚子的对歌擂台。俩大妈扯着嗓子对吼山歌,词儿糙得像打油诗,什么“阿哥今年忙种地,阿妹煮饭香喷喷”,逗得观众直拍大腿。我也怂恿朋友上场接歌,结果刚张嘴就卡壳,调都找不着北。
关键几个活动乱糟糟全过一遍:- 对歌互动:挤到前排,跟一帮学生仔学抛绣球。绣球轻飘飘的,扔不准就砸人脑袋上,对面小姑娘笑得直不起腰。
- 抢花炮:跟打群架似的,几个村寨小伙子吼着冲上台,花炮一响,乱哄哄抱成一团抢圈圈,看得我捏把汗。
- 踏青野餐:溜达到江边草地,铺块布摊开五色饭。饭是用叶子包的,混着乱七八糟的料,味道还行,就是黏糊糊沾一手。
收尾感悟:累成狗,但值了
折腾到下午,浑身臭汗,脚底板快磨出泡。赶回高铁站路上,碰见一群大爷蹲路边斗蛋,敲得壳碎一地。回家躺尸前翻照片,发现侗族小哥还拉着我合了影。这趟彻底明白:啥族盛会都是虚的,重点是瞎玩瞎闹,多民族凑一起图个乐呵。以后再有人问,我直接甩攻略——提前查天气、带轻便鞋、脸皮厚点唱跑调也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