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疑问的过程
昨晚准备睡觉前,手贱点开了《JOJO的奇妙冒险》第一部怀旧剪辑。刚打开视频,那首《虎视眈眈》的调调就开始在我脑子里循环播放了,耳朵嗡的一下就醒了!这歌真上头,这么多年过去还是特洗脑,搞得我刷完视频躺床上都在瞎哼哼。
越哼越不对劲,突然冒个念头:这歌原唱是谁?以前看动画光顾着燃了,压根没深究过。马上开浏览器,在搜索框啪啪啪敲下“虎视眈眈 jojo”,结果跳出来的关联词条全是“翻唱”“女声翻唱”,好几个不同歌手的名字混着显示,压根分不清哪个是源头。往下滑了好几分钟,看得我眼花。我挠头琢磨:干脆自己动手挖到底!

翻箱倒柜找源头
先想到硬盘里藏着的古董。赶紧开电脑,翻到那个塞满零几年日本动画资源的文件夹。一阵哗哗的翻找声后,还真摸到了当年存的《JOJO》第一部DVD镜像包。急吼吼地解压,找到片尾职员表使劲瞅——制作信息倒是清清楚楚写了“动画音乐: 坂本秀一”,但歌手名字就跟隐身了似的,半句没提!心里咯噔一下,有点失望。
这更勾起了我的倔劲儿。干脆蹬蹬蹬跑客厅,把我大学时淘的那两箱日版动画杂志一股脑掀开摊地上,跪着扒拉。翻得手指头都沾了灰,终于在一本05年的《Newtype》边角不起眼的“动画音乐速报”栏目里瞄到一行小字:“幻影血战片尾曲《虎视眈眈》为Project.R专属匿名歌姬献唱”。当时就一巴掌拍在杂志上——又是匿名?!这神秘感真够足的!

又想起硬盘里好像还有个陈年的“JOJO特典花絮”。费劲地点开那个画质糊成马赛克的视频,果然蹲到一个后台采访片段:有个扎马尾的女工作人员背对镜头调试设备。旁边飘过一行极淡的演职员字幕写着“音源调整:Coda”。我立刻倒回去暂停,把“Coda”这名字抠下来扔进搜索框。这回总算炸出关联信息了——词条和维基百科(虽然没直接点开)都在介绍她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动画幕后配唱歌手,专门给各种片子唱主题曲,本人极其低调。好几个老动漫论坛的帖子提到“Coda的声线极具攻击性,辨识度极高”。
意外的小彩蛋
为了实锤,厚着脸皮跑去一个老JOJO迷的QQ群里潜水蹲点。有人聊到歌曲制作流程时,突然冒出来一个老哥接话:“老粉认证了,就是Coda!当年动画公司特意请她来唱的,要求声音像刀尖划过铁板那种脆响感,录音时NG了十几次,逼得录音师狂灌咖啡!”我马上点开群文件,里面有个老外粉做的Coda唱腔分析图,音轨波形和《虎视眈眈》副歌部分高度吻合。这下感觉九成九稳了!

一点碎碎念
折腾了一晚上,搞明白一件事:这歌为啥听着那么带劲,全因为背后藏着个愿意被“隐身”的大神。Coda这人真是怪,唱得那么网上连张正经照片都难找,歌火了还不挂自己名字。想想有点名气的人都恨不得给自己贴满标签刷存在感。这种不靠名字搏存在,光靠嗓子就能让你耳朵记住的声音,反而像老酒似的越品越有味道。放下鼠标的时候,发现天都快亮了,抓起床头那个贴满贴纸的旧CD机,把尘封的初代动画片尾曲盘塞进去,按下播放键——这回听的感觉真不一样了。
(PS:翻杂志太激动,膝盖被书角硌青了一块,现在打字还在疼!那本《Newtype》页边叫我家猫挠掉了个角……心都在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