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我是怎么搞定那个脑筋急转弯5000题的实践记录,说白了就是真折腾人。
我就是个普通谜语爱好者,平时刷视频或者蹲厕都喜欢解几个急转弯。有天刷到有人提了个5000题的大合集,我就手痒了。我琢磨着,得亲自动手整理一遍,看看到底有啥花样。翻了半天手机,在几个论坛下载了些合集包,全是txt文本,密密麻麻的。打开一看,标题是《脑筋急转弯全集》,但里头乱糟糟的,根本没啥分类。我叹了口气,心想:“这哪行,得自己整!”

搞分类的头两天
我蹲在电脑前,开了个Excel表格,笨手笨脚地复制粘贴。第一个文件就几百条,我一题题读,脑袋都大了。有些题很明显是谐音类的,比如“为什么飞机不会飞起来?”答案居然是“因为它在地面停机坪”。还有些是逻辑陷阱,像“什么东西越洗越脏?”,答案“水”一下子就跳出来了。但有些题太奇葩了,啥“外星人长啥样”,我想半天也没摸清规律。
麻烦事来了。弄了几百题后,Excel卡得跟蜗牛一样,打字都慢吞吞。我记起有朋友用过的免费数据库工具,赶紧装了一个,把txt倒进去。这回顺手多了,我一条条手动加标签。大分类我定了几个主流的:

- 谐音类型:靠发音玩梗的,比如“什么帽不能戴?”答案是“螺丝帽”。
- 字谜类型:拆字猜字的,像“口加木念什么?”答案是“困”。
- 数学逻辑:绕数字的,如“1+1等于几?在脑筋急转弯里是田”。
- 生活常识:基于常见现象的,“冰箱里放什么不会坏?”答案是“时间”。
干了一天,眼睛疼得冒金星,我还摔了个茶杯,碎片扫了大半天。
深入分析和坑爹的意外
搞到2000多题时,我才发现量太大,不是单纯分个类就能完事的。有些题混了好几种类型,搞得我进退两难。比如“什么东西你越追它,它越跑?”答案“影子”既算逻辑又算生活常识。我咬牙开了个新文件夹,专门标记混合类。这一顿操作花了我整整两天,边啃泡面边干,键盘都快敲冒烟了。
结果,系统崩了。Windows蓝屏,数据没存盘,3000多题全丢了。我当时差点气炸肺,捶桌骂了句脏话。只能从头干起,这回学乖了,分批次存成多个文档,又加了云备份,免得再吃翔。
整理和心得体会
熬了一周,终于凑够了5000题整。我按我的框架搞了个统计表,发现谐音类占比最多,差不多30%;生活常识和逻辑型紧随其后;剩下的小类包括字谜、数学那些,全混在一起。末了,我写了个小结文档,总结说,这玩意儿就是个大杂烩,题型五花八门,没统一规则。
回头看,这实践真不是人干的。为了个脑洞点子,我磨秃了大把头发,但挺值的,至少下回玩谜语聚会,我能当个百科全书了。大家试试看,别学我这么莽,先从小合集练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