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哄儿子睡觉的时候,他突然举着地理练习册问我:"老爸,长江是钻到哪个海里去的?"我张口就答:"东海呗!"结果这小子把答案册往我脸上一拍——标着红勾的竟然是"东海"旁边画了个问号。
老马失蹄的尴尬时刻
半夜翻来覆去琢磨这事,越想越不对劲。明明记得课本写着流入东海,怎么孩子习题答案模棱两可?干脆爬起来翻箱倒柜,把十年前买的《中国地理图册》从储物间拽出来。抖落灰尘翻开江河篇,白纸黑字印着"长江注入东海",可书页底下还有行小字:"2000年前以东海为基准,实际注入区域存在冲淤变化"。
抓过手机查最新资料,更混乱了——有的说东海,有的写黄海,还有个旅游攻略说在崇明岛能一脚踩两片海。得,这下连自己都搞晕乎了。
较真佬的笨办法
周六直接开车杀到市图书馆,扛回来五本不同年份的地理年鉴。摊开在餐桌上比对时,老婆还笑我:"孩子作业题而已,至于把家搞成指挥部吗?"结果她自己凑过来看,也跟着惊呼:"1997版写东海,2015修订版改成'长江口外海域',2020生态报告又说主要流入东海但影响黄海!"

较上劲了,干脆掏出彩色便签纸做对照表:
- 课本教辅类:清一色东海
- 航运报告:长江口主航道归属东海
- 海洋监测:枯水期黄海占比上升15%
- 卫星航拍:浑水线确实戳进东海
现场见证的顿悟
碰巧下周要去南通出差,凌晨五点摸黑跑到长江入海口观测台。咸腥的海风刮得脸生疼,但亲眼见到的一幕彻底明白了——金黄的江水像把利剑劈进蓝海,剑尖稳稳指向东南方向的东海。可往北边看,江水和黄海交界处像打翻的调色盘,两种颜色混得你中有我。
逮住晨练的本地老船工唠嗑,大爷拿脚跺着堤坝笑:"你们读书人总爱非黑即白,咱打渔的都知道,收网看水流——走货船的主水道归东海管,但拐弯的潮水天天往北边黄海灌泥沙!"
结论比想象中复杂
回家重新整理资料才搞懂:长江主干确实注入东海,但泥沙在北支河道形成了条"野路子",把部分江水引向黄海。最新《中国水系蓝皮书》说得最实在:"入海口存在动态迁移,主体归属东海,局部交互黄海。"
昨天特意带孩子去海洋馆,指着模拟入海口水流装置讲:"看见没?就像你拿水枪滋澡盆,大部分水柱落在正中间,但溅起的水花会飞到旁边去!"儿子突然抢答:"所以两个海都被长江喂饱饱!"这小机灵鬼倒是一点就透。
今早特地在儿子习题册的"东海"后面补充:"课本说的对,但黄海也会喝到长江水",结果被班主任私聊说超纲了。害,当爹的较真病碰上应试教育,又得给孩子解释"考试写东海就行"的中国特色答案——这可比水文变迁复杂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