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手机看到有人在瞎讨论花木兰家里到底有几个人,课本里就只提了个替父从军,含糊得很。我这人爱钻牛角尖,心想:“不行,得自己动手查一查。” 说干就干,我立马翻箱倒柜找出小学课本,翻开《木兰诗》那一页。
开始动手读原文
坐到书桌前,打开台灯,我一字一句地读起来。开头那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纯讲织布,没提家里人。接着读到“问女何所思?...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里点出“阿爷无大儿”,意思她爹没大儿子,但就这零零碎碎的信息。

读着读着,读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朝辞爷娘去...”,“爷娘”俩字蹦出来,说的是她父母一起送她上路。后面战斗描述太长,我都快打哈欠了,就跳过去直接翻结尾。
揪出关键句子
结尾那段“归来见天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读到这儿,我眼睛一亮,这儿字字见人哪!爷娘就是爹娘,阿姊是她姐,小弟是她弟弟。

马上掰手指头数:
- 父亲(爷)
- 母亲(娘)
- 姐姐(阿姊)
- 弟弟(小弟)
- 花木兰自己
加起来整整五口人。
但课本教学老爱简化,光讲替父从军的事,把这五口人的细节藏得严严实实,搞得多少人以为就父女俩!
折腾完我长舒一口气,拍拍课本封面,觉得自己这回没白忙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