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开始这个“研究”是因为
以前总觉得母爱嘛都是一个样,无非就是唠叨点、操心点。直到前阵子,我自己家出了点大事,才被逼着坐下来,把“母爱如山”这四个字,从头到尾扒拉了一遍。
事情是这样的。我儿子今年高中毕业,平时成绩一直不错,可临到高考,因为压力大,失误了,考砸了,分数特别难看。我看着他那颓废样儿,心疼得要命,但也没骂他,就跟他说:“没事,咱明年再来,或者换个赛道,老妈支持你。”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结果这事儿让我妈知道了。她老人家从老家连夜坐火车杀过来,一进门就指着我的鼻子骂,骂我没出息,骂我溺爱孩子,说我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她嗓门大,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我脸上了。她吼着说:“母爱如山!山是让你压着他走的!不是让你给他铺平路的!”
我当时就懵了。我妈那一代人,对“爱”的理解,跟我们现在的,简直是天壤之别。我气得全身发抖,没跟她吵,直接把她送回去了,然后我在客厅里坐了一宿,越想越觉得心酸。我开始琢磨:我妈的“山”,和我理解的“山”,到底差在哪儿?她那种压抑式的爱,真的对吗?我得自己找答案,我不能稀里糊涂地也被这种传统观念给压垮了。

怎么实践的?我扒拉了哪些东西?
既然要对比,就得有样本。我不是搞学术的,也没那些复杂的工具,我就用最土的办法:追溯和对比。
我把目标定死了:“旧版”就是我妈那一代人的实践,核心是牺牲和控制;“新版”就是我们这一代努力在做的,核心是陪伴和理解。
我干了三件事:
- 第一步:翻旧账。 我把以前那些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家庭伦理剧又找出来看了几部。那些剧里的妈妈,哪个不是苦大仇深,为了孩子放弃一切,但同时又对孩子的人生道路指手画脚?我把里面那些经典的“牺牲”场景和“控制”对话都记了下来。
- 第二步:找新声。 我去刷了一些现在年轻人分享的育儿理念,什么“界限感”、“情绪价值”、“自我实现”。这些词在我妈那辈人耳朵里,估计跟外星语差不多。我把这些理念看它们是怎么要求父母和孩子保持距离的。
- 第三步:现场取材。 我拉着我几个同龄闺蜜,还有几个比我年轻十来岁的同事,挨个问她们,她们跟自己妈妈的关系,以及她们自己做妈妈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发现一个共同点: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挣脱她妈妈给她的那座“山”。
我前前后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碎片信息整理成了一张大表。这实践过程,看着简单,但真要面对自己童年受到的那些“爱之压迫”,那情绪冲击,不是一般的大。
细节对比,发现的不同。
当那些旧版和新版的细节并排摆在我面前时,我才彻底看明白,它们之间,压根就不是爱的多少的区别,而是表达方式和作用力的根本不同。
在“旧版母爱如山”里,那座山,是母亲用身体和时间硬生生堆出来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从而努力往上爬。
- 在表达上: 旧版强调的是沉默的奉献。我妈那代人,给你做了一桌子菜,自己只吃边角料,但她从来不说她辛苦,等你需要做决定时,她就会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难道不听我的吗?” 这爱是沉甸甸的,是道德绑架。
- 在界限上: 旧版是没有界限感。孩子的人生就是妈妈的延续,她觉得她有权利知道你的一切隐私,掌控你的一切选择。她不是在你背后推你,她是直接站在你前面,替你走路。
- 在情绪上: 旧版是忽略情绪价值。孩子哭闹或者抑郁,妈妈的第一反应是“矫情”、“别想太多”,因为她的任务是确保你物质上活下来,至于你开不开心,那是次要的。
而我们现在努力追求的“新版母爱”,虽然可能看上去没那么“牺牲”和“伟大”,但它更像是一座精神上的支柱,一座灯塔。
- 在表达上: 新版强调的是开放的沟通。我跟我儿子可以坐下来聊他为什么这回考砸了,而不是直接拿戒尺打他。爱是说出来的,是平等的协商。
- 在界限上: 新版是尊重个体独立。我知道他有他自己的秘密和人生,我只是提供建议,做最终决定的,是他自己。我站在他身边,而不是替他走。
- 在情绪上: 新版是提供安全感。我的任务是告诉他,就算你失败了,就算你犯错了,你身后还有我。我不是那个给他带来压力的源头,我是帮他消解压力的港湾。
的感触,为啥我差点哭出来?
我对着那张对比表,盯着我妈那一代人为了孩子活得那么累、那么压抑的记录看。那一刻,我真差点哭出来。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理解了她们那份沉重的爱。她们是真的以为,把所有的重担都扛在自己身上,让孩子感受到那份重量,就是最好的爱。
但“山”太重了,那不是爱,那是负担。孩子长大了,不是想感谢这座山,而是想逃离这座山。
新的母爱,不是没有“山”,而是把山变成了“空气”,你感觉不到它的重,但你一刻也离不开它,它支撑着你的生命,让你自由地呼吸和飞翔。我们这代人,终于敢说,爱,可以温柔、可以轻盈、可以有界限。
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我没有再跟她争吵谁对谁错,我只是平静地跟她说:“妈,我知道您爱我,就像您知道我爱我儿子一样。只是我们爱的方式不一样了。”
这趟实践走下来,我终于明白了。母爱不是要让孩子负重前行,而是要给他力量,让他敢于放下不必要的负担。只有这样,我们下一代才不会继续被这座“传统老山”压得扁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