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琢磨着古人刷牙是咋整的,咱现代人天天牙刷牙膏一大堆,他们没这些东西,总不能干看着牙烂?这事儿想想就挺逗,我就跟老婆念叨,她笑我闲得慌,可我这人好奇心重,非得弄明白不可。
先瞎找一通
开头,我先在家瞎折腾。翻箱倒柜的,在书架上扒拉出几本旧书,想看看古人有没有啥法子。结果?光看文字太抽象了,书上说得云里雾里的,什么“用树枝磨牙漱口”,整得我一脸懵。这玩意儿咋用,树枝塞嘴里磨几下,能不把牙磨出坑来?我不死心,又上网乱搜一通,可全是些空口白牙的描述,连个实物照片都找不着。整得我急得直拍大腿,觉得这事儿白费劲儿。
后来我跑去小区公园溜达,瞅见大爷们在闲聊。我就凑上去问,古人刷牙到底有啥招。有个大爷眯眼说:“年轻人还挺较真!博物馆里藏着宝,你去瞅瞅,兴许能见真玩意儿。”我一听这,乐得跳脚,这主意靠谱!博物馆那地方,我小时候去过几次,但都是走马观花,根本没留意这些小事儿。
跑博物馆去碰运气
第二天一早,我背上个小包就往博物馆奔。地方不远,开车半小时就到。门口人多得挤不开,我买了票就直奔生活文物区。那地儿灯光暗戳戳的,满屋子的老物件堆得跟小山似的。我在里头转悠半天,东张西望的,差点撞上玻璃柜子。
- 第一种宝贝:是根黑乎乎的小木棍,样子有点像细树枝子,标签写着“唐代柳枝”。我凑近了一瞧,它头上还用绳子绑了块布。这玩意儿就是古人拿来蹭牙的呗!磨几下当牙刷使,估计挺糙的,但聊胜于无。
- 第二种宝贝:接着看见个金属小罐子,锈得发绿了,标签是“宋元时期盐罐”。讲解员大妈在旁边搭话,说那是装盐巴漱口用的。我一拍脑门,对,古人没牙膏,就用盐水使劲漱,消炎祛味呗。
- 第三种宝贝:再往前走,发现个骨头做的刷子,标签写着“明清动物毛刷”。那毛软塌塌的,跟猪鬃似的,插在骨头上。这不就是牙刷祖宗嘛古人挺会想办法,把动物毛发绑起来刷牙,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站那儿我边看边比划,心里头翻江倒海的。这些玩意儿都藏在博物馆角落,平时不显山露水,但细琢磨真有意思。古人的生活智慧,就在这些小物件里藏着。看完我就找个长椅坐着,从包里摸出瓶水喝了口,盘算着回家好好写个记录。
总算搞明白了
折腾完回家,我跟老婆显摆,她笑我大惊小怪。但我觉得值当!这三种实物,柳枝磨牙、盐巴漱口、动物毛刷,古人就是靠这简单的招数应付刷牙。别看粗糙,可用着管用就行。整这事儿花了我一整天功夫,累得够呛,但满足感爆棚。下次你们好奇古人那点生活事,也推荐跑博物馆去转转,保准能挖到宝,比网上瞎搜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