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个月在市中心遛弯儿,发现街角蹲着五六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眼神直勾勾盯着地面。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成僵尸人聚集地了嘛回来就琢磨着搞明白治理这帮人到底得砸多少钱。
第一步:蹲点算人头
我连着三天往劳动路天桥底下蹲守。早上六点揣着保温杯和笔记本就去了,跟清洁工大爷蹲一块儿数人头。发现那帮"僵尸人"真有规律:八点半准时从桥洞钻出来晒太阳,十一点准时挪到快餐店门口等剩饭。光那条三百米的街道,每天固定13个流浪汉,跟打卡上班似的。
- 记录工具:学校门口买的2块钱线圈本
- 时间成本:每天3小时×3天
- 意外收获:蹭了清洁工大爷六杯枸杞茶
第二步:扒政府账单
跑去街道办说要采访社区治理,人家递过来一沓年度报表。我直接翻到"特殊群体帮扶"栏目,好家伙!全年137万预算列得明明白白:24万给救助站买被褥毛巾,55万外包给安保公司驱赶流浪汉,最绝的是18万的"引导性就业培训"——后来发现就是教他们叠纸盒子。
财务大妈还跟我吐槽:"上个月光维修被流浪汉砸坏的公共座椅就花了三万二!"
第三招:暗访外包公司
我假称要开奶茶店需要保安,约了安保公司经理撸串。三杯啤酒下肚他就飘了:"城管给我们按人头算钱,赶一个流浪汉补贴80!要是能轰到隔壁区,再加50奖金。"我掰着指头算:每天13人×80=1040,光这条街一年安保费就要37万!他拍着我肩膀说:"兄弟你这店别开了,跟着哥干这行,稳赚!"
真相水落石出
蹲点结束那晚我扒拉着计算器:政府报表137万+暗访37万,这不就174万了吗?结果第二天看到公告栏新贴的"流浪人员关怀项目中标公告",居然又冒出92万心理咨询服务采购!合着这帮人躺着晒太阳,每人每年要消耗2万块公共资金。清洁工大爷听完直咂嘴:"早说!我每天多带两馒头,两千块钱能管一年饭!"
算完账本后背发凉。治理成本就像无底洞,看着都是小钱,加起来能买半栋楼。现在每次路过天桥都加快脚步——那可都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在晒太阳!